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

關於偷書賊~

澳洲作家朱薩克(Markus Zusak)的《偷書賊》中,一個在德國戰亂中遭到納粹迫害的小女孩,由於文字、閱讀,讓自己在壓迫約束中開展心靈上的嶄新世界,脆弱的生命也因此得到救贖。就朱薩克自己的人生來說,某種程度也如同那小女孩,文字也是奇特的媒介,讓他展開新的人生。


 偷什麼沒有罪?朱薩克說:「把良心偷回來,透過文字與閱讀,把屬於人類的美善偷回來,無可譴責。」



 在《偷書賊》裡,朱薩克塑造了一個因為戰亂失去親人的九歲小女孩,在弟弟的喪禮後,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工作手冊。不識字的她,夜夜抱著這本書,為了讓她安眠,養父教她識字。開始閱讀的小女孩忍不住偷書,用偷來的書學字、探索世界。她甚至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難民聽,藉著閱讀,她逐漸脫離了自己的苦難,也幫助了身旁同樣痛苦的人們。



 文字成為通往新世界媒介



 現年卅四歲的朱薩克,母親來自德國、父親出身奧地利,他的父母移民到澳洲雪梨後相識,組成家庭。平易近人的朱薩克說,《偷書賊》靈感來自他童年時聽父母親說的故事,「我的母親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也約莫是八、九歲年紀,與書裡的小女孩相仿。」



 朱薩克的父親是個油漆工,父母初抵澳洲時,英文不通,因此很努力買書給孩子看,鼓勵下一代閱讀,因為英文代表了通往新世界的媒介,希望他們能融入當地的社會。朱薩克說,文字與文學也替他開啟了一個新世界。



 「我喜歡用德語與家人在路上交談,彷彿用奇怪的語言自成一國。我也喜歡享受閱讀英文書時,那種書頁好像會自動翻動,讓我深深著迷的魔力。」



 寫作讓他充滿想法與計畫



 《偷書賊》是朱薩克的第五本書,也是他的代表作。二○○五年在澳洲出版後,受到歡迎,被翻譯成廿六國語文版本。由於故事的內容,《偷書賊》常被拿來與另一本由猶太小女孩臨終前執筆的《安妮日記》相比。



 朱薩克表示,確實有許多評論家把《偷書賊》與《安妮日記》相提並論,讓他備感榮幸。「但我並沒有猶太血統。」朱薩克解釋,他有很多猶太人朋友,但他們不談政治與歷史,比較常談最近看了什麼電影



 朱薩克曾在他的另一部作品《傳信人》中,描述一個默默無名、前途茫茫的年輕人,因為陰錯陽差的一樁銀行搶劫,一夕名利雙收。



 他笑說,事實上,他也從來沒有料想過自己的書會如此成功,改變了像自己這樣平凡年輕人的一生。他說,如果不是因為文字與寫作,他也很可能只是一個無所事事、茫然的年輕人,然而寫作讓他充滿了想法與計畫。



 「文字的力量真的很大,它主宰了什麼是值得人們相信的。文字也告訴我們,我們究竟是誰,為什麼我們在這裡。人類都應該學習,用文字彼此溝通,而不是用暴力。文字也不該成為宣傳殘暴的工具。」


3 則留言:

  1. 艾瑪也很喜歡這本書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8.gif"/>
    [版主回覆07/29/2008 21:25:17]<p>我喜歡你!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10.gif"/></p>
    <p>&nbsp;</p>

    回覆刪除
  2. <p><font color="#ffff00">教父....艾瑪說喜歡這本書</font></p>
    <p><font color="#ffff00">你....怎麼答非所問呢</font>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6.gif"/></p>
    [版主回覆07/29/2008 23:25:14]<p>我喜歡這本書,你也喜歡這本書~</p>
    <p>所以~我喜歡你~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7.gif"/></p>
    <p>不要叫我教父啦~那是我在知識+的隨便取的爛名字。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4.gif"/></p>
    <p>我的暱稱叫做:-0.3(負零點三)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14.gif"/></p>
    <p>&nbsp;</p>

    回覆刪除
  3. <p><font color="#ffff00">懂了....-0.3</font></p>
    <p><font color="#ffff00">這個暱稱真特別</font><img src="http://tw.yimg.com/i/tw/blog/smiley/4.gif"/></p>

    回覆刪除